到加州近半年,今天來說說一些感想吧。
1.天氣:
待過台灣、日本,相較之下,加州的天氣真的可以說無敵。
夏天會熱,但不會悶熱,最高溫頂多30-32度C。
白天永遠可以看到太陽普照,鮮少陰天。
冬天微涼不冷,平地/靠海不會下雪,不需要暖爐/羽絨外套。
沒有梅雨季,沒有颱風,幾乎不下雨。
2.種族融合:
加州應該可以算是美國種族融合最多的一個州吧。
不管是從下面來的拉丁美洲人,以前越戰留下來的越南人。
或是近年來移工爆量的台灣/中國/印度人。
各族群的人口數,幾乎乎可以撐起加州各自的市場。
譬如不管是品項還是價格。加州的連鎖亞超根本就把甚麼日本的中華街打趴在地上。
一般超市,你也可以看到鎖定各族群的食物。
亞洲食物,墨西哥食物,等等,而且都不貴。
不像你在日本/台灣,大概只能在進口超市,才能看到貴鬆鬆的外國食物。
還有,加州大概是全美國種族歧視相對下比較不嚴重的一州吧。
3.新創風氣:
雖然說頂多只是跟那些公司開開會,但其實可以很明顯感覺出來加州的新創產業相當蓬勃。
現在已經不在只是局限於矽谷了,從矽谷最北的舊金山一路到南加州的聖地牙哥,
到處都可以看到新創公司的興起。
而且,並不會像在台灣,聽到新創公司,大家就會看衰,盡可能堅持進大公司工作。
在加州,能進新創公司工作,反而會是一種肯定。那種跟著公司成長的氛圍,很容易在同儕間渲染。
還有,加州的新創公司通常薪資結構和福利並不會跟大公司脫節太多。
我想這也是加州新創風氣如此興盛的原因之一吧。
4.第二外語:
大概因為在南加州的關係,我個人認為會西班牙語可能會比會中文/日語有用。
不管是在超市,星巴克,麥當勞等,你都會一直聽到西班牙語。(Amigo!!~~)
很多旅館也都有提供西班牙語的服務。
只有在華人社區的超市,你才比較有可能可以聽到中文。
5.小費文化:
小費文化,大概是我剛開始來最不適應的一項吧。
雖說我一個人生活,鮮少外食,自炊居多。
所以每每遇到要付小費的時機,我很不知道怎麼拿捏給的比例和給的時機。
網路上常說,中午給10%, 晚上給15%, 有酒給20%之類的。
不過在亞洲人的觀念中,並沒有服務費的觀念(亦或是已包含在餐費裡)
所以一開始,有時候都會忘了把小費算進去。
其實,對在美國領最低基本工資服務業來說,小費是他們的薪資結構的一環。
消費者不給小費是失禮,給的少意味著抱怨,給的多是給予肯定。
儘管如此,我還是覺得日本的服務業比較強大。
6.連鎖速食店:
美國最難吃的連鎖速食店,大概就麥當勞,肯德基,溫蒂等亞洲常見的。
隨便In-N-Out/Chick Fil A/Jack in the Box都能屌打。
還有,美國好像不像亞洲一樣有套餐比較便宜的習慣。
美國的套餐,其實就是你單點加總起來的價格,只是方便你點而已。
所以你直接全部單點,跟你點菜單上的套餐,價格上其實一樣。
最後,即使是同家連鎖的速食店,每個州的價格都會有些微的差距。
7.開車:
在美國,沒有車大概跟半殘差不多。
即使對開車經驗不多的我來說,在美國開車很容易。
停車格幾乎乎是台灣的1.3~1.5倍。
路很大條,除了偶爾有自行車外,沒有機車跟你爭外線道。
離峰時段Freeway隨便開很容易破80mph。
加油只能自己來,pump 2, $10, regular
還有,美國人好像不常倒車入庫。
明明我覺得倒車入庫比較容易和安全...怪哉。
8.信用卡
在美國,信用卡/debit card的普及遠大於我之前的想像。
在美國,你幾乎可以不帶現金,只帶一張卡出門。
連鎖速食店、超市、餐廳、郵局、加油站、計程車通通可以刷卡。
然後為了防止盜刷,大部分都是機子在你面前,卡要自己刷。
我個人皮夾裡面放的現金,永遠不會超過$20 USD
生活上因為太不常用現金了,我還是無法輕易分辨dime,quarter,cent硬幣
但...但...JCB在美國有夠難用的...
9.Soft Drink
美國的Soft Drink通常都是買杯子喝到飽。所以你買大杯小杯只差在最後你要外帶出去的量。
老實說,通常你在店裡面用餐完,你也不會想多帶那些碳水化合物回家。
速食店Soft Drink大概$1.5左右。Costco大概$0.5。
各家速食店通常會分Pepsi派跟CocaCola派,有前者就不會有後者,有後者就不會有前者。
然後你在賣場買2L寶特瓶裝的大概不到$1,但加州需要瓶裝費,所以其實差不多一塊多。
美國Soft Drink的流通量的大,才知道為什麼CocaCola為什麼如此強大。
不過個人到最後對Soft Drink幾乎已經無感。
最後,
我已經從IHG CLUB直接變成IHG SPIRE ELITE
Hertz也從Normal變成了Five Star
回日本,一定要先怒吃一碗拉麵.....
0 意見:
張貼留言